科研与学科工作建设思路
学院坚持“教学为主、服务地方、彰显特色”的工作思路,以建设高水平应用专业群、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,着力构建多元研究平台,切实提升教育科学学术研究水平,提高教师科研服务能力,产出研究方向集中、研究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学术成果,不断提升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、对学校办学定位的支撑度、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,充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。
学科建设稳步推进
为大力推进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,学院先后成立青少年研究所、教师教育研究所,参与山东省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《课程与教学论》教师教育方向,并利用各研究平台,拓宽对外交流,强化多领域合作研究,提升学院科学研究的深度、广度和社会影响力。2016年“教育学”获批校级重点学科,“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实践研究”获批校级优秀科研团队。为更加契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,提高与基础教育合作共赢的研究成效,学院在重点学科的基础上,进一步凝练了教育基本理论、课程与教学论、教育管理与学前教育四个研究方向,并获得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专业群建设项目。学科团队成员已围绕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,为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科研活动丰富有序
学院制订了《雷竞技官网科研量化考核制度》、《雷竞技官网重点学科建设规划》、《雷竞技官网教师学术沙龙制度》等规章制度,保障了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。定期开展科研工作讨论会和学科建设促进会,使我院科研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,任务更加明确,教师科研积极性更加高涨,全员搞科研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。
注重学术交流工作,科研氛围日趋浓厚。学院资助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访学进修,资助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,邀请南京师范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鲁东大学等高校知名博导、教授到校讲学。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,增进了我院与国内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,活跃了我院的学术气氛。
校地合作深入开展
学院始终把协同创新作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提升的重要方式,大胆探索实践内外结合、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,开户校地、校校合作新模式,与当地中小学校、行业部门开展多种协同创新活动。多次承担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及提升培训任务,建立20多个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,充分 彰显了高校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助力作用,也对我院的教学和科研,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,为我院的内涵发展、特色发展增添了新的支撑力。
科研成果硕果累累
近年来,学院教师科研水平与能力有了显著提高,在重点建设学科和科研立项、成果获奖、核心期刊论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核心期刊近60余篇;取得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40余项,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,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。
高级别项目一览表
项目主持人
|
项目名称
|
项目来源
|
项目级别
|
邹丽娟
|
汉语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个体差异的脑功能及结构基础
|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
|
国家级
|
傅金兰
|
儿童政治身份认同研究
|
全国教育规划课题
|
国家级
|
何芳
|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高校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研究
|
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
|
省部级
|
邹丽娟
|
不同类型的双语经验对语言控制脑网络的塑造作用
|
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
|
省部级
|
朱梅
|
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的实践研究
|
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
|
省部级
|
王保中
|
基于教师“经验”构筑实践取向的个人教育哲学—再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问题
|
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
|
省部级
|
何芳
|
青少年公民“知行合一”道德素质养成教育机制研究
|
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
|
省级
|
徐虹
|
知识共享与教育公正的社会学研究
|
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
|
省级
|
徐虹
|
创感时代的参与教师培训模式研究
|
山东省教育规划课题
|
省级
|
吴全会
|
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研究
|
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课题
|
省级
|
傅金兰
|
学校仪式与青少年身份认同研究
|
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课题
|
省级
|
刘钊
|
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教育创新管理模式研究
|
山东省软科学项目
|
省级
|
|